處暑,真正的秋氣降臨,肺金之氣開始旺盛,《黃帝內經》講“肺主皮毛”,肺氣強了,輸布到皮膚毛發的氣血能量也足?!胺蝺μ怠?,這時候我們尤其要借助天時養好肺,護好你的脾胃。
另外,雖說處暑的“處”為終止之意,表示暑氣到此而止。但事實是,處暑正值長夏期間,暑濕猶存。 著有《清嘉錄》的顧鐵卿在形容處暑時講:“土俗以處暑后,天氣猶暄,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;諺云:處暑十八盆,謂沐浴十八日也?!币馑际沁€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。 “暑邪耗氣傷津”,能影響人的正氣。而濕邪易困脾胃,容易使人茶飯不思、脘腹脹滿、吐瀉不止。我們可以注意下面這幾點,避免暑邪、濕邪,借助秋氣養出好身材、好氣色,事半功倍。 一候:鷹乃祭鳥 當處暑來臨,氣候不由天涼氣爽起來,往日因夏暑被迫晝蟄夜覓的鳥類開始頻繁活躍在清晨甚至午后之時,所謂“相存是依,禍福此彼?!贝笞匀煌褪沁@般殘酷和繁榮,既然清晨百鳥爭鳴,那蒼鷹便亦磨好了爪鋒。 故古人觀此時間內白鳥爭軻,蒼鷹搏雀。如此盈繁天地,真是寬宏物語,遂名此時為:鷹乃祭鳥。而鷹擊長空,人爭萬野。一進一退間自有忌宜相隨。 是故《七月休養法》中便已向世人闡明:“秋七月,審天地之氣,以急正氣,早起早臥,與雞俱起,緩逸其形,收斂神氣,使志安寧。卦否,否者,塞也,天地塞,陰陽不交之時也,故君子勿妄動?!?/span> 意思是七月之秋,此時天地之氣遙相轉化,首宜早睡早起,這樣可以讓身體慢慢寬勞安逸,使精神收斂,氣息平健,然后讓心志也隨之安寧。而七月的卦象,正是否卦。此時天地陰陽不交,所以這一時間切記不要頻繁地變動。 二候:天地開肅 《呂氏春秋》有云:“天地始肅不可以贏?!壁A在古義上指驕傲而不肯收斂的意思;而之所以有此告誡,就是因為此時天地之間萬物開始凋敝飄零,夏時繁盛之花草,到此已呈江河直轉之勢,“秋決”之刑便遙指當時。 是故:“肅殺之風突起,凋零之意驟然”正是此時間最恰當的描述。 殺風悲傷萬物,同樣也會作用人體,因而人心難免向悲,四肢漸沉而有力無意;因而孫真人《養生》便叨告此時人們:“肝心少氣,肺臟獨旺,宜安靜性惰,增咸減辛,助氣補筋,以養脾胃。勿冒極熱,勿恣涼冷,勿發大汗,保全元氣?!?/span> 意思是,肅風來時,肝心兩處弱神少氣,但肺臟卻又獨自旺盛,此時最好心態上要注意安靜平和,飲食上則要增加咸味并減少辣味,以便培養心肝之氣,保養筋骨健康和善養脾胃活力;日常生活上則千萬不要過冷過熱,切記要保全元氣而不要流汗過量。 三候:禾乃登 如今,一提到禾,很多人便都以為只是水稻幼苗的代稱,其實禾在古代是“黍、稻、梁”三類作物的合稱,而登即是成熟的意思,所以之所以此時取名禾乃登,就是要告訴人們,秋收要開始了。 秋收是農民的好事,也是一年間耕植唯二農民最忙的大事。而農忙以后秋季的稻谷也開始漸收滿倉,人嗜新鮮,故吃一茬新鮮收割下來的稻谷是不少人的喜好,但《養生書》曰:“秋谷初成,不宜與老人食,多發宿疾?!?,意思是秋谷剛一收割下來的時候,最好不要給老人家吃,這樣會引發以前的隱疾。 而說起吃食,《白云忌》亦曰:“勿食莼菜,上有翳蟲,害人。勿食韭,損目?!笨梢娗锼m妙,但鮮谷難消,莼菜有蟲,韭菜損目,便勸諸君少食為妙。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。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的民俗活動,俗稱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節”。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,就有開鬼門的儀式,直到月底關鬼門止,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。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,然后豎燈篙,放河燈招致孤魂;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,架設孤棚,穿插搶孤等行事,最后以關鬼門結束。時至今日,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。 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,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。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,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,還有的這一天從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腳,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。 七月十五,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。將供品撒進田地。燒紙以后,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,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。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,獲得大秋豐收。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慶祝開漁 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期,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,歡送漁民出海,期盼漁業豐收。 開漁節不僅有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,還開展各種文化、旅游、經貿活動,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、游客前往。 處暑后,地氣陽熱降于地下,天氣始覺涼爽,萬物積蓄能量。天人相應,在人身表現為皮膚稍覺涼意,人體脾胃陽氣始足,肺氣大旺,精神強健,大便通暢,皮膚清爽。 秋意漸濃,自然界陽氣漸收漸降,人體陽氣漸漸收斂,沉降,常感睡意連綿,即為“秋乏”。緩解“秋乏”,要保證充足睡眠,早睡早起。 處暑過后,天氣轉涼,建議睡眠更加充足,晚上可以較之前早睡一小時,起居時間做一些調整,這樣才能逐漸適應“秋乏”。 充足的睡眠,可以讓人保持精神,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,養精蓄銳。尤其是對于老年人,隨著年齡的增加,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,會出現晝不精,夜不瞑的少寐現象。 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,并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,即使睡不著,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。 《黃帝內經》說:"陽氣盡則臥,陰氣盡則寤",白天午時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,稱為“合陽”,而此時正是陰氣初生,所以要小寐或入靜,30分鐘即可,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,提神醒腦、補充精力。 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、水火交泰之際,稱為“合陰”,此時陰氣最重,而陽氣初生,此時經脈運行到肝膽,子時養肝效果最好。 睡前泡溫膽湯足浴事半功倍,大名鼎鼎的溫膽湯,跟秋天特別配。羅大倫老師也建議痰濕重的人多用溫膽湯泡腳。 另外,溫膽湯對于秋冬天肝膽經不通引起的頭暈頭痛、心煩、睡眠不好、胸悶、口苦、惡心嘔吐也有很好的效果。不僅改善上熱下寒,還能化痰濕,提振陽氣。
上一篇:沒有了處暑三候忌宜解
處暑傳統活動賞
處暑之后宜睡眠
處暑,真正的秋氣降臨,肺金之氣開始旺盛,《黃帝內經》講“肺主皮毛”,肺氣強了,輸布到皮膚毛發的氣血能量也足?!胺蝺μ怠?,這時候我們尤其要借助天時養好肺,護好你的脾胃。
另外,雖說處暑的“處”為終止之意,表示暑氣到此而止。但事實是,處暑正值長夏期間,暑濕猶存。 著有《清嘉錄》的顧鐵卿在形容處暑時講:“土俗以處暑后,天氣猶暄,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;諺云:處暑十八盆,謂沐浴十八日也?!币馑际沁€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。 “暑邪耗氣傷津”,能影響人的正氣。而濕邪易困脾胃,容易使人茶飯不思、脘腹脹滿、吐瀉不止。我們可以注意下面這幾點,避免暑邪、濕邪,借助秋氣養出好身材、好氣色,事半功倍。 一候:鷹乃祭鳥 當處暑來臨,氣候不由天涼氣爽起來,往日因夏暑被迫晝蟄夜覓的鳥類開始頻繁活躍在清晨甚至午后之時,所謂“相存是依,禍福此彼?!贝笞匀煌褪沁@般殘酷和繁榮,既然清晨百鳥爭鳴,那蒼鷹便亦磨好了爪鋒。 故古人觀此時間內白鳥爭軻,蒼鷹搏雀。如此盈繁天地,真是寬宏物語,遂名此時為:鷹乃祭鳥。而鷹擊長空,人爭萬野。一進一退間自有忌宜相隨。 是故《七月休養法》中便已向世人闡明:“秋七月,審天地之氣,以急正氣,早起早臥,與雞俱起,緩逸其形,收斂神氣,使志安寧。卦否,否者,塞也,天地塞,陰陽不交之時也,故君子勿妄動?!?/span> 意思是七月之秋,此時天地之氣遙相轉化,首宜早睡早起,這樣可以讓身體慢慢寬勞安逸,使精神收斂,氣息平健,然后讓心志也隨之安寧。而七月的卦象,正是否卦。此時天地陰陽不交,所以這一時間切記不要頻繁地變動。 二候:天地開肅 《呂氏春秋》有云:“天地始肅不可以贏?!壁A在古義上指驕傲而不肯收斂的意思;而之所以有此告誡,就是因為此時天地之間萬物開始凋敝飄零,夏時繁盛之花草,到此已呈江河直轉之勢,“秋決”之刑便遙指當時。 是故:“肅殺之風突起,凋零之意驟然”正是此時間最恰當的描述。 殺風悲傷萬物,同樣也會作用人體,因而人心難免向悲,四肢漸沉而有力無意;因而孫真人《養生》便叨告此時人們:“肝心少氣,肺臟獨旺,宜安靜性惰,增咸減辛,助氣補筋,以養脾胃。勿冒極熱,勿恣涼冷,勿發大汗,保全元氣?!?/span> 意思是,肅風來時,肝心兩處弱神少氣,但肺臟卻又獨自旺盛,此時最好心態上要注意安靜平和,飲食上則要增加咸味并減少辣味,以便培養心肝之氣,保養筋骨健康和善養脾胃活力;日常生活上則千萬不要過冷過熱,切記要保全元氣而不要流汗過量。 三候:禾乃登 如今,一提到禾,很多人便都以為只是水稻幼苗的代稱,其實禾在古代是“黍、稻、梁”三類作物的合稱,而登即是成熟的意思,所以之所以此時取名禾乃登,就是要告訴人們,秋收要開始了。 秋收是農民的好事,也是一年間耕植唯二農民最忙的大事。而農忙以后秋季的稻谷也開始漸收滿倉,人嗜新鮮,故吃一茬新鮮收割下來的稻谷是不少人的喜好,但《養生書》曰:“秋谷初成,不宜與老人食,多發宿疾?!?,意思是秋谷剛一收割下來的時候,最好不要給老人家吃,這樣會引發以前的隱疾。 而說起吃食,《白云忌》亦曰:“勿食莼菜,上有翳蟲,害人。勿食韭,損目?!笨梢娗锼m妙,但鮮谷難消,莼菜有蟲,韭菜損目,便勸諸君少食為妙。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。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的民俗活動,俗稱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節”。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,就有開鬼門的儀式,直到月底關鬼門止,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。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,然后豎燈篙,放河燈招致孤魂;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,架設孤棚,穿插搶孤等行事,最后以關鬼門結束。時至今日,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。 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,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。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,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,還有的這一天從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腳,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。 七月十五,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。將供品撒進田地。燒紙以后,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,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。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,獲得大秋豐收。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慶祝開漁 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期,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,歡送漁民出海,期盼漁業豐收。 開漁節不僅有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,還開展各種文化、旅游、經貿活動,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、游客前往。 處暑后,地氣陽熱降于地下,天氣始覺涼爽,萬物積蓄能量。天人相應,在人身表現為皮膚稍覺涼意,人體脾胃陽氣始足,肺氣大旺,精神強健,大便通暢,皮膚清爽。 秋意漸濃,自然界陽氣漸收漸降,人體陽氣漸漸收斂,沉降,常感睡意連綿,即為“秋乏”。緩解“秋乏”,要保證充足睡眠,早睡早起。 處暑過后,天氣轉涼,建議睡眠更加充足,晚上可以較之前早睡一小時,起居時間做一些調整,這樣才能逐漸適應“秋乏”。 充足的睡眠,可以讓人保持精神,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,養精蓄銳。尤其是對于老年人,隨著年齡的增加,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,會出現晝不精,夜不瞑的少寐現象。 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,并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,即使睡不著,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。 《黃帝內經》說:"陽氣盡則臥,陰氣盡則寤",白天午時是人體陽氣最盛的時候,稱為“合陽”,而此時正是陰氣初生,所以要小寐或入靜,30分鐘即可,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,提神醒腦、補充精力。 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、水火交泰之際,稱為“合陰”,此時陰氣最重,而陽氣初生,此時經脈運行到肝膽,子時養肝效果最好。 睡前泡溫膽湯足浴事半功倍,大名鼎鼎的溫膽湯,跟秋天特別配。羅大倫老師也建議痰濕重的人多用溫膽湯泡腳。 另外,溫膽湯對于秋冬天肝膽經不通引起的頭暈頭痛、心煩、睡眠不好、胸悶、口苦、惡心嘔吐也有很好的效果。不僅改善上熱下寒,還能化痰濕,提振陽氣。
上一篇:沒有了處暑三候忌宜解
處暑傳統活動賞
處暑之后宜睡眠
重慶玉祥實業(集團)有限公司 備案號:渝ICP備17010198號